宝宝一岁了还不能开口叫“爸爸”“妈妈”,很少模仿大人的动作或声音,这真的是大家口中所说的“贵人语迟”吗?
不一定,这有可能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。
儿童语言发育迟缓(Language Development Delay,LLD)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言语表达能力或阅读、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。前者儿童表现为对语言的学习速度很慢,常比实际正常年龄段儿童慢2~3倍,语言明显落后,如1岁多尚不能叫爸爸、妈妈,4岁尚不能说完整的句子等。后者则常伴有学习困难,主要是文字的阅读、理解困难。
18-36个月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,2岁左右为语言发育迟缓发病的高峰年龄段,国内外报道2到3岁的孩子的发病率约为15%。如果在这个阶段,孩子表现出了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异常,而家长们只是抱着“可能以后长着长着就好了”的心态等待观望,到了孩子上学后,才发现孩子听不懂、表达不清楚、学习能力差,以后可能还有就业、心理、社会交往、人际沟通等更大的问题。
语言障碍是儿童发育迟缓的表现形式之一,有时还会包括其他方面的障碍,比如不会俯卧抬头、翻身、抓、坐、站、走等运动发育迟缓。相比之下,语言发育迟缓往往容易被忽视,因此当家长们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发育迟缓,要引起警惕,语言方面是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。
语言发育迟缓并非绝症,超过50%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3到4岁的时候,能追赶上同龄孩子的正常水平,3~6岁发病率降低到3%~7%,针对不同因素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,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。
各位新手爸妈们,了解了儿童语言发育的每个阶段,出现问题能够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,抓住儿童语言发育的黄金阶段,破解语言发育迟缓难题,让孩子快乐的成长。